內地實習・調查 4| 審計 38 個實習團收支報告 追查人數不足、配套費「超標」、報銷金額異常現象
深度 2025-06-27 9:36 am
集誌社記者 分享:
千億財赤下,民青局負責的青年內地實習資助計劃在 2019 和過去兩年,資助逾 2.5 億予 450 個項目。截至 4 月底,有多個團體主辦的實習團違規未有公開收支報告,其中有社團背景不明、疑為關連組織。《集誌社》檢視由 26 個團體主辦 38 個實習團的收支報告,發現項目疑有異常或違反申請指引,包括有實習團參與人數不足、最少 10 個實習團配套費超標、另有多個不同實習團申報的雜費金額異常相近,亦疑有合辦活動但重覆報銷的情況。
青發委回覆指「所有批出申請」配套費都在上限內,但最終實際開支或大於限額,又指若實習項目聯合舉辦活動需平分支出,再經核數師審核以確保符合守則;但當局未有回應曾多少次作出抽查、曾否發現項目有違規情況。
根據收支報告,新界青年聯會的廣西團只有 9 名參加者,不足指引訂明的 10 人下限仍獲批約 21 萬資助。(新界青年聯會 Facebook 相片)
限每團最少 10 人 新青聯廣西團 9 人獲批資助
指引列明,「每個項目最少有 10 位合資格青年參與。若申請團體在獲批資助後,最終未能安排不少於 10 位合資格的青年參與實習項目,政府將撤銷資助。」新界青年聯會在 2023 年 6 至 7 月舉辦 30 天廣西實習團,據宣傳資料,參加者會到多間國企如廣西投資集團、廣西現代物流集團、廣西農村投資集團、廣西旅遊發展集團等實習。不過,收支報告顯示,實習團最終只有 9 人參加,不符指引要求下仍獲批近 21.3 萬資助;隨團有一名工作人員獲資助,亦違反指引要求每 10 名參加者才可資助一工作人員的要求。
指引又列明,資助限於四個指定用途,包括參加者在內地開支如交通、膳食;香港或內地工作人員資助;宣傳招募參加者、配套活動等費用;以及核數支出。指引又限制宣傳招募、出發前和回程後活動、考察和聯繫等支出(下稱配套活動等費用),上限為 23.6 至 25 萬元或總資助額的 25%,以較低者為準。
廣西聯收支報告中配套費佔 5.7 萬,佔總資助額 26.7%,當中單小冊子和郵寄費已花 1.2 萬。
配套費限總資助 25% 9 人團「超標」
而據 9 人廣西團報告,近 21.3 萬總資助額中,配套活動費用已「超標」,佔 26.7% 的近 5.7 萬。其中,回程後活動的「推廣物資」花費近 2 萬元,「推廣活動小冊子、郵寄小冊子費用」則花費 1.2 萬元。
根據開支報告,團體負責人為王聰穎;王聰穎為新青聯執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亦是葵青區委任議員。記者向她查詢,為何 9 人團仍獲資助?回程後的推廣物資和郵費要花費 3 萬元?
廣西團報告中顯示,團體負責人為王聰穎,她是新青聯執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亦為葵青區委任議員。
新青聯:一人突「中途退出」 印近千本小冊子派全港
王聰穎透過電話接受訪問指,實習團「本身收夠人」有 10 人出發,但其中一名同學「中途有些情況要提前回來」,就情況有通知當局。她又指「佢要中途退出我哋冇辦法,作為主辦團體好難逼佢…有時我覺得睇下係咪好彩」。她解釋配套費超標,是因按計劃書人數作前期宣傳,「但唔知道自己會收到幾多」,而廣西原來非學生喜歡地方,最後因「人數少咗」令配套費佔多了。
為何回程後推廣物資要花近 2 萬元、小冊子及郵寄費花 1.2 萬元?王聰穎解釋,每名參與學生每人都有一本推廣小冊子,內容包括到哪些機構實習、學生感受和分享、活動花絮等;而該小冊子亦會寄予全港 400 至 500 間中學,以及 500 至 600 個少年團體和大專院校,機構認為是有效的推廣方式。她又強調,即使實習團有政府資助,「機構自己都要貼」,因有林林種種看不見的花費,故會抱持謹慎理財原則。
青發委回覆指,如團體遇上特殊情況而未能完全落實計劃書部分內容,如參加者身體不適臨時退出而致參加人數少於10人,會按實際情況處理每宗資助發還申請。
王聰穎指實習團有人中途退出,作為主辦機構沒法強逼,又指即使有政府資助,團體也要倒貼。
Flourish logoA Flourish data visualization 38 個有公開收支報告的實習團,整體人均每日資助約 $662 元,有 17 個項目高於平均數;不同項目差異亦甚大,每日人均資助最低的,是百仁基金 10 人大灣區團 $345 元,九龍社團聯會的 11 人上海團則最高達 $890 元。
另 9 項目配套費超標 青發委:批出申請符 25%上限 實際或超標
除新青聯的 9 人廣西團外,另有 9 個項目,亦出現配套活動等費用,超出 25% 整體資助額的情況。《集誌社》向青發委查詢,為個多個實習團配套費超標獲資助?青發委沒具體回應個案,重申「在所有批出申請中,配套活動資助額上限均在實習項目總資助額的 25% 或以內」,但指當團體最終團費實際開支較批出資助低,而配套支出與批出資助相同,或會出現大於實習項目總資助額 25% 情況。
10 人貴州團人均資助近 1300 元 配套費佔五成
當中,超標最嚴重的是由青年守護基金有限公司主辦的 10 人「貴州文創產業」團,31 日的貴州遵義市實習團,最終獲撥款 39.6 萬;人均每日獲資助近 $1280 元,較 38 個項目平均人均資助 $662 元高 93%,亦是 38 個項目中最高。
機構網站顯示,撇除政府資助外,每名參加者須額外繳付團費 $1500 元,可到大劇院、音樂廳、少年宮等任設計、新媒體、項目籌劃等助理。貴州曾是全國窮困省份之一,2024 年遵義市全年人均 GDP 折合約 8.3 萬元,為何 10 人實習團耗費甚鉅?
青年守護基金過去幾年曾辦不少交流、實習團。圖為 2019 年貴州實習團,相片顯示與多媒體設計協會合辦,左一為協會主席楊景欣。(香港多媒體協會 FB 相片)
前期活動耗 10 萬、分享花 5 萬 基金:按指引推廣
根據開支報告,基金申報參加者支出達 24 萬元,包括 3 萬元當地交通、膳食 5 萬、住宿 7.5 萬元、3.8 萬非工作日活動等等;青發委最終批出撥款 17.7 萬元,佔總額39.6 萬的 45%。
其餘有近 50% 資助是用於配套活動及招募,其中,宣傳花費近 4.3 萬、有 3.1 萬屬社交平台和網絡宣傳廣告費;出發前另設啟動禮、行業講座、國家發展分享會、三個工作坊、兩日一夜訓練營、授旗禮、組長培訓日,花費近 10 萬元;回程後的分享會和成果展,則耗費近 5.5 萬元,單是舞台租賃和背幕設計洗費逾 2.2 萬。
收支報告顯示,實習團近五成資助用於配套活動,單宣傳便花費 4.3 萬,出發前啟動禮、分享會、工作坊等共花約 10 萬元。
被問及為何會違反指引、配套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基金主席邱啟鴻書面回覆指,該團報名人數和前期活動人數多於 10 人,「奈何受到疫情影響」最終只有 10 人完成計劃。至於回程後的分享會耗費 5 萬多,他指需在公開場合舉行,對象不止十人,是按指引推廣計劃予更多人認識。
基金主席邱啟鴻 (右二) 回覆指 2023 年暑假的貴州實習團因「受疫情影響」,最終僅10人完成。(基金網站相片)
關連組織 16 人中山團同超標 工作坊花 1 萬租平板電腦
基金另一上海實習項目報告未有上載,網站列明與友會 HKMMDA(香港多媒體協會有限公司)「屬下實習計劃統一招生」,以讓參加者有更多崗位選擇,協會主席楊景欣同為青年守護基金董事。多媒體協會同年有兩個北京實習團、另有無錫和中山實習團,共 115 名參加者,獲資助約 289.5 萬元。
31 日中山團的 16 人支出達 23.5 萬,住宿和膳食佔其中 16 萬;至於配套費同樣超標,花費 18.3 萬佔資助額近 42%。其中,宣傳洗費達 3.8 萬元,單在社交平台和網絡廣告費便花去 2.8 萬元;出發前各活動如啟動禮、行業講座等花費近 10 萬元,回程後分享會和成果展,亦耗資 4.4 萬元;在其中一個多媒體工作坊又花了一萬元租用平板電腦。
多媒體協會 16 人中山團配套費佔總資助額 42%,回程後分享會等花 4.4 萬元,其中一個工作坊花費一萬元租用平板電腦。
楊景欣的書面回覆與邱啟鴻非常相似。他指 2023 年是疫後再做相關活動,宣傳較以往更困難,「花了很多心血」才能讓青年人參與,而報名人數和前期活動人數多於 16 人,「不幸受疫情影響」最終只有 16 人完成計劃,故配套花費逾四成。他同樣指分享會要在公開場合舉行,對象不止 16 人,是按指引推廣計劃。至於花 1 萬元租用平板電腦,他表示是用於「實戰演練」,已包括設備租賃保險、軟件臨時授權及技術支援人員費用。
楊景欣回覆指 2023 年中山實習團受疫情影響,只有 16 人完成,至於花 1 萬元租平板電腦,他指是用於「實戰演練」。(多媒體協會 FB 相片)
兩機構「統一招生」 五實習團開支細節相近
仔細比對守護基金貴州團、以及多媒體協會四個實習團的開支報告,五個實習團在配套活動方面的開支細節和費用,非常相近。除參加者團費、工作人員和核數費用外,五個團報銷的配套活動都包括「宣傳」、「計劃簡介會及面試」、「啟動禮」、「產業講座」、「國家發展分享會」、「工作坊」、「兩日一夜訓練營」、「授旗禮」、「組長培訓日」、「分享會」、「團前考察」等分類。
除分類細節相近,金額亦大同小異。五個團「宣傳」分項都包括「海報連設計(A3)、宣傳文件夾連內容印製、宣傳易拉架、宣傳手舉牌、計劃宣傳帖字撰寫和廣告(社交平台及網絡宣傳)」;其中,多媒體協會四個團各報銷宣傳費 $37840,細項金額一樣,社交平台和網絡宣傳廣告各花費 $28000。
兩團體 5 實習團收支分項相近,協會四團的宣傳支出一模一樣,單社交平台和網絡宣傳廣告花 2.8 萬元。
在實習產業探索講座分項,多媒體協會兩個團報銷 $13994,其餘兩團原報銷相同金額,但分別報告「文件印製」細項作刪減,最終各報銷 $13884 和 $13944;守護基金貴州團則申報 $15994,分別只在於多出 $2000 保險費。五個團的「業界代表嘉賓」細項報銷金額為「零丁」的 $4444;在「國家發展分享會」分項,基金和協會共四團都報銷 $12950,協會無錫團原報銷相同金額,在「文件印製」細項刪減後申報 $12350。
五團都有舉辦實習前行業講座,協會其中兩團報銷 $13994,中山和無錫團則在「文件印製」一刪減報銷不同金額;左上的貴州團細項亦見一致,只多了 $2000 保險費。
團體:跟從委員會建議 數字非巧合是報銷上限
協會四個團的「兩日一夜訓練營」共報銷 $11.7 萬元,其中三個團刪改文件前,全報銷相同的 $30587;貴州團的訓練營則報銷約 $2.7 萬,其中在嘉許獎項、導師費各團都是報銷相同的 $1427 和 $8890 元。 從協會公佈 2023 實習片段可見,「訓練營」有近百人出席,守護基金主席邱啟鴻和楊景欣手持橫額與參加者合照。五個實習團的配套活動,有否合辦但各自重複報銷?為何多項報銷金額異常相近?
基金主席邱啟鴻、協會主席楊景欣各自以書面回覆,內容一致。二人同指「青年活動委員會 (註:應為青年發展委員會) 分享會上有建議配套活動」,機構是「儘量跟從建議」,二人亦曾討論應執行那項建議配套活動。至於一致的「零丁」金額,兩人回覆都指「數字不是巧合,而是報銷上限」,如嘉賓費報銷上限為 $4,444、分享會上限為 $12,950。二人都沒有具體回應,是否有合辦活動、再各自報銷。
香港多媒體協會四個實習團有 16 至 39人參加,協會片段顯示,2023 年實習訓練營有近百人出席,守護基金主席邱啟鴻和協會主席楊景欣手持橫額與參加者合照。 (協會片段截圖)
惠州新動力承認合辦活動 未回應真實花費、是否重複報銷
類似情況,亦出現在由其他機構主辦的實習團。惠州新動力兩個實習團,分別有 18 人前往天津 37 日,20 人前往惠州 29 日,共獲資助約 84.5 萬。兩個團報銷配套費為相同的 $53892.3 ,其中 Facebook 廣告宣傳同為 $1497.3 元,總結會場地租用、佈置和物資則各自報銷 $8955。
根據報告,惠州新動力的惠州實習團(左)和天津團,報銷配套費一模一樣為 $53892.3。
翻查網站,新動力在是在當年 8 月 5 日,同場舉行兩個團的總結分享會,中聯辦青年工作部人員、青發會副主席梁毓偉亦有份主禮,近 50 人出席合照;實習團簡介會亦見同一場地、同一班參與者,持兩個實習團橫額合照。
惠州新動力電郵回覆指一直按指引和要求,落實執行活動內容;而為把計劃成效發揮至最好,該會將兩項實習計劃活動聯合舉行,以讓兩團青年人相互交流、分享得着。但該會未有回覆真實花費為何、有否重複報銷等問題。
相片顯示,2023 年 8 月兩實習團合辦總結分享會,青發會副主席梁毓偉有份主禮;片段亦見實習團簡介會相片,在同一場地、同一班參與者,分別手持兩團的橫額合照。 (惠州新動力相片)
相同機構實習團「分享會」、「啟動禮」 相片顯示疑同辦
滬港青年會主辦三個同期前往上海、實習 54 日的實習團,共 90 人參加獲資助 247 萬。三個團各項目的支出和資助幾乎相同,只在參加者膳食費出現幾百到 1400 元不等的差異。三團配套活動支出亦一樣,各自報銷 $129255,其中出發前活動為 $43555、成果分享會花費 $57600。
但青年會網站的相片顯示,分享會以「滬港明日領袖實習計劃系列」為名舉行,現場有近百人出席。記者 3 月底向青年會電郵查詢,為何配套活動所有細項報銷金額一致?三個團是否合辦活動、但各自報銷?報銷金額是否真正花費?截至 6 月中一直未獲回覆。
滬港青年會三個上海實習團,各自報銷分享會費用 $57600,但相片顯示分享會以「滬港明日領袖實習計劃系列」為名舉行,現場近百人出席。該活動是否合辦但各自報銷?青年會未有回覆查詢。
明匯智庫主辦的兩個實習團,各有 15 和 24 人前往東莞、廣州實習 29 日,合共獲資助約 78.6 萬。兩個團的「實習培訓營」各報銷約 3.5 萬元,啟動禮和分享會各報銷近 3.3 萬和 2.9 萬。但翻閱項目出版的小冊子,兩個項目的啟動禮疑是同時舉行,相片顯示同一批出席人士,在同一個場地手持兩個實習團的橫額合照;至於兩團的「全日培訓營」,同在 7 月上旬進行,相片亦顯示培訓營的場地和參加者衣著疑為相同。
記者 3 月底向明匯智庫電郵查詢,兩團是否合辦相同活動、但各自報銷?未獲回覆。
明匯智庫廣州南沙 (左)、東莞 (右) 實習團各自報銷啟動禮和分享會花費,但兩團的小冊子顯示,同一批出席者、在同一個場地手持兩團的橫額合照。
青發委:團體可合辦配套、須平分支出
根據計劃指引,所有實習項目資助額「須以實報實銷形式申領」,當團體申領撥款時,須提交由會計師或核數師簽發報告,但毋須再向審批小組提交支出單據。收支報告亦有備註列明,「發還撥款時以實報實銷的原則申請」,團體可交合約、付款單據、經工作人員及主辦團體簽署核實及蓋章紀錄等作申請。
《集誌社》列舉上述多個例子報銷金額的異常情況,問及項目和金額一致會否出現重複報銷?當局有何程序核實?青發委沒具體回應個案,指計劃容許團體聯合舉辦配套活動,「相關支出將由各項目平分」,而有申領支出須經獨立核數師審核,確保符合計劃守則,但未有回應當局如何核實。青發委亦未有回應,過去兩年曾否就項目作抽查、有否發現項目涉及違規情況?有多少項目因違指引而未獲發資助?
相關報道:內地實習・調查 1|已審核項目逾半違指引沒公開收支 青發委:違規將紀錄在案
內地實習・調查 2|全國青聯王耀瑩 轄下公司沒公開收支報告 三年 18 項目獲批約 2340 萬
內地實習・調查 3|18 個疑有關連組織 三年申辦 120 個實習團 獲批 1.5 億資助
內地實習調查, 收支報告 編輯推介
政府刊憲引律師紀律審裁組裁定 吊銷何俊仁律師執業資格 3 個月
「香江四大才子」蔡瀾周三逝世 終年 83 歲
獨立日酒會|教育局「溫提」學校勿參與美國慶活動 梅儒瑞:從未發生過,絕非我認識的香港
大班結業|CEO五月辭董事 盤點兩個月內三飲食集團執笠欠薪 $5600 萬 Prev Previous 獨立日酒會|教育局「溫提」學校勿參與美國慶活動 梅儒瑞:從未發生過,絕非我認識的香港 Next 「香江四大才子」蔡瀾周三逝世 終年 83 歲 Next
Facebook-f Spotify Telegram Youtube Instagram 《集誌社》(THE COLLECTIVE) 一群資深和年輕傳媒工作者,立足新聞專業、在地為讀者深入跟進當下具公眾利益的議題。
接收新聞資訊 訂閱支持 關於我們 版權聲明 私隱及免責聲明 電郵: [email protected] WhatsApp/Signal 報料:64631619
https://thecollectivehk.com/%e8%aa%bf%e6%9f%a5%e5%85%a7%e5%9c%b0%e5%af%a6%e7%bf%92%e5%af%a9%e8%a8%8838%e5%80%8b%e5%af%a6%e7%bf%92%e5%9c%98%e6%94%b6%e6%94%af%e5%a0%b1%e5%91%8a%e8%bf%bd%e6%9f%a5%e4%ba%ba%e6%95%b8%e4%b8%8d%e8%b6%b3/
| 0 02025/06/28, 12:17:24 中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