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時代下的教育.
#利世民 #江啟明 @Hok6
利世民
https://m.youtube.com/watch?v=W8Tc-WP4kq8
May 15 2025
0:40 AI世界下的教育意義與人類價值 1:13 技術進步與教育互動:機器學習的新問題 2:15 AI時代對思考與學習理解的影響 2:33 啟明的看法:教育的本質意義 3:08 教育不只是買賣:學生對知識的不確定 4:25 教育核心目的:啟蒙—了解自己不懂什麼 5:20 利世民的現實主義:教育為就業 6:10 功利動機:上學是為了找份好工作 7:00 AI與資訊革命對就業和社會關係的根本改變 7:53 現代教育制度:工業革命的產物 8:56 實用價值與啟蒙:兩個都重要的理想 10:30 啟蒙的功利意義:避免隨波逐流,學會自省 11:11 蘇格拉底:真正的知識是知道自己無知 12:37 啟蒙的實際意義:認識無知,做出更好的選擇 13:07 理想與現實不矛盾,避免二元對立 13:36 現代經濟結構下的專家問題與自滿心態 15:18 開放問題:資訊變革下是更專門化還是通才化? 16:50 觀察:未來教育同時要求極度專才與廣闊通才 17:54 資本主義與競爭壓力:推動專才與通才並重 18:43 AI輔助下的「以為自己懂」:資訊爆炸導致的淺薄 19:17 AI的最大問題:提供答案卻缺乏判斷深度,誤導使用者 20:53 教師角色的難度與重要性: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的不足 21:38 教育與傳媒的相似性:知識傳遞與價值觀塑造 22:40 社會共識的形成:教育與媒體的作用 23:29 AI對傳媒的衝擊:資訊報導被取代,洞察力變得重要 24:50 教育界適應較慢的原因:政府資助與市場競爭 26:09 教育改革方向:從資訊傳遞轉向啟蒙與洞察 28:26 學問:學習如何發問與發現問題 29:00 未來世界:從找答案/執行轉向發現問題 30:31 發現問題的能力:需要啟蒙與敏感觸覺 31:11 實例:AI無法提供經驗性的洞察,真人朋友點破盲點 32:52 AI缺乏洞察力:無法幫人走出誤解,只能在框架內打轉 33:59 過度依賴AI的危機:失去反省與看大局的能力 34:26 洞察力可透過操練與經驗獲得 35:18 人類對比機器的優勢:直接觀感與環境反饋的整合 36:41 機器處理數據,人類感受環境:詩意與情感的差異 37:41 AGI與人類反省能力:AI缺乏人生閱歷難以做到 38:58 AI時代的應對:磨礪人類的判斷與後設能力,與AI互補 39:44 教育的意義: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的啟蒙能力 40:01 結論:理想與現實不矛盾,聚焦於變革下的核心 40:33 樂觀觀點:技術進步淘汰舊技能,同時開闢新可能(未知領域) 41:45 未知領域的探索:在需求被滿足後,成為人類永恆的追求 42:04 真正的創意:突破現有框架,而非在框架內設計 43:00 教育的真正意義:培養突破框架的環境與能力 43:20 傳媒與內容創造:AI處理基礎工作,人類探索新需求 43:41 每個人都是社會轉變的參與者
【實用經濟學】 • 實用經濟學
【日常政治學】 • 日常政治學
【時事短打】 • 時事短打
如果你覺得我嘅分享畀到你唔同嘅睇法,希望你會願意加入成為會員支持我繼續發聲:
/ @leesimon
此頻道既為香港人而設,內容以粵語為本。
利世民,香港人,自媒體 unsubject 主筆,自由主義者,樂天知命,不問鬼神。形而上虛無主義者。角色屬性混沌中立;長期處於身份存在危機;總覺得三言兩語間未能介紹自己。過去四分一世紀,平均每半年有個新興趣;課題涵蓋物理心理、政治經濟、歷史、宗教、哲學。 | 0 02025/05/17, 12:33:13 下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