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圖片
光傳媒 鄭司律.看《戰爭的滋味》 重溫戰時糧食法則: 食物就是戰場,誰能活下來?
光傳媒

論壇|
鄭司律.看《戰爭的滋味》
重溫戰時糧食法則:
食物就是戰場,誰能活下來?

論壇
2025-04-10
論壇

分享

戰爭之中,飢荒可能比直接殺戮帶來更嚴重的人命傷亡。而且不同於血淋淋的狀況,飢餓是一個數以百萬計的人長期、緩慢而絕望地死亡的過程。

由歷史學者莉琪‧科林漢(Lizzie Collingham)書寫的《戰爭的滋味:為食物而戰、重整國際秩序的第二次世界大戰》(Taste of War: World War II and the Battle for Food),就是講述二戰期間不同的參戰國家如何面對糧食問題。從「糧食:戰爭的驅動力」、「糧食戰爭」、「糧食政治學」與「戰爭的餘波」四大部份,探討糧食安全如何引發戰爭、二戰時期各國的糧食供應和配給、以及戰後糧食議題。


糧食與政治:意識形態的抉擇

由於生產停滯、物流中斷、價格飛升和分配不公,如何滿足糧食需求,就是在戰亂之中維持作戰、生產、後方士氣的根本考慮。

不同國家在糧食供應上有不同的處境。書中提到蔣介石當年的判斷 — 他認為日本作為工業國,。。。

https://photonmedia.net/cheng0410/
Good0Bad02025/04/26, 11:33:56 中午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回覆學術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