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圖片
清明說陰間 - 余家強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com/lifestyle/columnist/%E4%BD%99%E5%AE%B6%E5%BC%B7/daily/article/20200404/20893471/

清明說陰間 - 余家強


互聯網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今年清明節,限制聚集,試問誰家祭祖少於四位?少於,都幾人丁單薄。或者乾脆怕了瘟疫不敢去,場景,大概正如上述宋詞。

想深一層,陰間沒傳染病,沒失業之憂,未必比我們痛苦。

陰間是怎樣的呢?我經常想。若你明知一天要移民外國,你都經常想、練定外語吧,陰間何嘗不是?總有一天我們要去。

去到陰間,我首先會找爸爸,相信人同此心,寄託着重逢的盼望,我甚至不太怕死,尤其想到愛我的親友,漸漸已故的較在世的多。

不過,鬼海茫茫,從古至今,亡魂何止陽居之千萬倍?尋尋覓覓都幾煩,而且沿途所見,盡皆衰老臉龐──人都帶着死前樣子去的,所以高齡化社會嚴重,年輕貌美者極少,整體氣氛緩慢鬱悶,實際亦沒需要趕效率。

遇上爸爸,有說不完話題,但放在用不完時間,畢竟有說完一天,然後爸爸帶我去探爺爺。我沒見過爺爺的,僅清明拜過,骨肉親情,非去不可。爺爺比爸爸比我年青(因為逝世歲數),戲言:「早死早着。」他是這裏罕見的帥哥。爺爺叫我去探爺爺的爸爸、爺爺的爺爺,在他看來理所當然,在我則惘然了,萬一爺爺的爺爺再叫我去探他爺爺怎辦?談明朝八卦新聞嗎?唉,反正閒散無事幹,又沒所謂啊。

咦,怎麼不見祖母的?爺爺偷偷告訴我:「當真正天長地久時,你就不會想天長地久了,與子孫一樣,間中見見便好……」

折返人間。

我們太戀生,構築出一個細思之下啼笑皆非的陰間,遂有投胎之說,投胎等如format hard disk,但投胎在情感上很難成立,通常問:「那我下世會記得今世嗎?」卻甚少追究前世如何,反映出,人潛意識根本有今生無來世。於是,陰間之說另作補充。

先講個故事。魏晉南北朝,少年宋定伯,夜行遇鬼,宋定伯自稱同類,鬼提議同行,並且輪流背負對方走路。宋定伯大膽答應。鬼背他,嫌他重,宋定伯說:「我是新鬼,所以身體重。」鬼就相信,還教導宋定伯做鬼常識和禁忌。宋定伯把握那些禁忌,一舉捉了鬼。(《列異傳》)

故事中的人鬼共識,原來有經典出處,《左傳》:「新鬼大,故鬼小。」成為宋定伯身體重的藉口。為什麼這樣?魯迅解得好:「新的忌日添出來,舊的忌日就淡一點,『新鬼大,故鬼小』也。」(《准風月談.禮》古人以此自圓其說了陰間鬼滿之患。意即,人死後會變鬼,鬼不會再死,但會隨時間愈縮愈細,能力愈來愈弱,最終煙消雲散。

證據是,幾乎所有撞鬼經歷撞的均屬當代或近代,沒聽聞撞過原始人的鬼魂。

毋寧說,祖先在後輩心目中份量也是愈來愈輕,代代華人播遷,除非新界原居民,香港清明祭祖,祭的不過兩三代,禮崩樂壞,將來不言而喻。新鬼大,故鬼小,未做鬼的人更大,今年都自顧不暇了。

(隔星期六刊登)
Good0Bad02020/04/04, 10:06:32 晚上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回覆學術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