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圖片
【有限創意】割席考 - 余家強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com/lifestyle/columnist/%E4%BD%99%E5%AE%B6%E5%BC%B7/daily/article/20190823/20753961

【有限創意】割席考 - 余家強




全民討論割席,席抑或蓆?眾所周知,典故出自管寧和華歆,古人跪坐草蓆,近似日本Tatami。不過,《世說新語》原文寫席,古字席蓆相通,齊上齊落。

割席絕交這故事倒很呼應於現代。兄弟為何分道揚鑣呢?先是:「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傳統讚管寧清心寡慾,不為金塊所吸引。華歆就比較易受影響了,但請注意,他也並非貪財,只是「捉而擲去之」,眼不見心不煩。何況,真的金塊片嗎?七十後集體回憶有條古怪政府宣傳片,某青年在荒山野嶺忽然死了,旁白說:「千祈唔好執起地下金屬品。」一頭霧水,長大後我才明白,那是六七暴動的餘悸,隱隱晦晦提醒小心土製菠蘿。如今,大家固然可以學管寧處變不驚,但「見地有片金」(金屬危險品),還得靠華歆們把催淚彈「捉而擲去之」,豈能嫌兄弟太勇武呢?

管寧一味淡定。故事繼續:兩人一起讀書,高官的馬車經過門外,管寧心無旁騖,華歆丟下書出去,管寧便把同坐的草蓆割開說:「子非吾友也。」現代的華歆出去幹什麼?向高官示威請願啊!你管寧持盈保泰、一臉智者派頭,到頭來一事無成。快開學了,選擇埋首課本,還是關懷時局?亂世容不下一張書桌。

漢末亂世,華歆與另一朋友王朗走難,王朗濫好心收容其他難民上船,華歆猶豫不決,到危急之際,王朗想捨棄難民減輕負擔,華歆說:「本來我正正擔心如此,但已經接納了,怎可以臨急相棄?」(同見於《世說新語》)同舟共濟,華歆更接近獅子山精神:「同舟人,誓相隨。」有人怪對新移民挑剔,因為他們像王朗濫好心,不明白何謂千金一諾、生死與共。

歷史上,管寧的確一事無成,空留淡泊名利的美名,既然不問世事,讀書來為啥?不是要造福社會嗎?華歆至少做了一件大事──逼宮。當時,漢朝傾覆已在旦夕,漢獻帝遲遲不願退位。「歆縱步向前,扯住龍袍,變色而言曰:『許與不許?早發一言!』」(《三國演義》第八十回)林鄭豈不比獻帝更不得民心?當今香港,誰做華歆?

要華歆不要管寧,更不要割席。

余家強
電郵 :[email protected]

上一則
上一則
香港人,小心過關 (馮睎乾)

下一則
下一則
宋蕙蓮的豬頭 (邁克)
Good0Bad02019/08/24, 12:02:03 凌晨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回覆時事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