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圖片
【蘋人誌】香港有3分1職業球員唔識踢波! 陳偉豪 (方俊傑) - 方俊傑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90423/20662377

【蘋人誌】香港有3分1職業球員唔識踢波! 陳偉豪
(方俊傑) - 方俊傑


陳偉豪稱入學校分享心得時,最希望將運動的精神傳遞開去。

足球員陳偉豪很忙。37歲了,還未退役,仍然擔任港超聯球會夢想FC的隊長;歐聯八強開始,深夜時段,替OTT平台評述賽事;再發起「足球小將校園推廣」計劃,帶領一班職業足球員,入中學入小學入幼稚園,幫得幾多得幾多。幫香港球圈。

17歲入行,20年有多,對香港球圈種種不濟例如球證水平例如營商環境例如改革得個講字,處處包容,痛心的,只在職業球員嚴重的青黃不接。「老實告訴你,香港的本地球員,有三分一,根本未達職業球員水平;再坦白一點,很多球員其實是簽了合約後才開始學習足球。環顧全世界,相當罕見。」技術、意識,或者還可以從訓練中改善;心態,不知如何由弱變強。「新一代球員在業餘時代,贏盡所有比賽,全部在溫室長大,到沒有優勢時,完全不懂得面對失敗。」這不單是香港球圈的境況,更是整個香港共同遇上的困局。

撰文:方俊傑
攝影:黃雲慶


2007年,陳偉豪以破紀錄40萬轉會費轉投南華,從羅傑承手上接過球衣。

可以堅持不可以盲目

「做球員,因為我沒有選擇。讀書成績不好,父母只期望我別學壞。」體院足球部還未解散,陳偉豪是最後一代接受青訓的學生。「日日練波,一星期練足五日,練沒有興趣練的事,聽從教練吩附,針對被安排的位置不斷重複動作。」16歲,開始要考慮前途,陳偉豪很理智。「我給個限期自己,18歲前,當不成職業球員的話,轉行。對於想做的事,不錯,是要堅持,但不可以盲目。可能能力上不適合呢?總不可以浪費時間無限期蹉跎下去。」

17歲,遇到球會二合找年輕球員加盟,陳偉豪趕得及在死線前出道。「97年,金融風暴;03年,沙士;我在經濟環境最差的幾年入行。足球首當其衝最受影響,本身已經無錢賺,靠有心的老闆一腔熱誠掟錢支持。經濟轉差,對他們本身的生意有影響,掟出來的資金必然減少。」對當時的陳偉豪反而是好事。「前境差,跟我同代的,就算本身踢得有幾好,很多也放棄。本身搵得錢算多的球星,人工被裁減一大半,也紛紛轉行。樂觀一點,球市差,機會留了給新仔。」

是有點自欺欺人。陳偉豪初出道,上一代的山度士或李健和開始淡出,如果身在一個發展蓬勃的環境,理所當然渴望由自己接班。陳偉豪想也不敢想去到他們的層次。「虛榮感一定有。明知給你做到最頂尖,薪酬條件也不外如是,還可以有甚麼推動力?大概只剩下虛榮心,希望多點人認識。」某程度上,陳偉豪算完成任務。40萬轉會費曾經是香港球員紀錄。2009年,東亞運動會,香港歷史性贏得大型運動會的足球金牌,陳偉豪也是功臣之一。風光背後,陳偉豪開始不安。

「2008年,金融海嘯,經濟又轉差。」陳偉豪已經新仔不再。「香港球會不似外國球會有收入,老闆不注資,便倒閉。我開始有危機意識,走去不斷考牌,考教練牌,考地產經紀牌,就算突然冇波踢,總算有份保障。」

原先計劃是改投足球以外的事業。「一世人流流長,冇理由一直對住個波。」現實是,做地產經紀,只不過普普通通一個新人,沒人理會他在足球場擁有過甚麼豐功偉績。「在別人眼中,畢竟只有足球才是我的專長。」兜了一個圈,還是離不開老本行。


陳偉豪發起「足球小將校園推廣」計劃,帶領職業球員入學校宣傳。


37歲的陳偉豪現效力港超聯球會夢想FC,擔任隊長。

可惜,不後悔

在香港,搞足球,死路一條?「當成一盤生意,必蝕,一定冇得做。目標不是賺錢,當作產品宣傳的話,有得做。足球畢竟是全世界最受歡迎運動項目,香港一樣,一直一樣。」球員層面又如何?「我會建議他們把香港視作一塊踏腳石。在香港踢得好,找機會去其他國家闖一闖,試試較高的層次。」

陳偉豪也有過外流機會,好幾間中國球會嘗試挖角,最終未能成事。也真夠自打嘴巴。「來到現在,我是好想可以返轉頭。是可惜,但不後悔。」

中國球會的出手,跟陳偉豪在香港的待遇,相差不遠。「如果單身,就算薪酬較低,也要走。」偏偏,碰巧小朋友剛出生,陳偉豪選擇以家庭為先。「放低家人去更好的球市更好的球會,還是親眼見證孩子成長?當時好大掙扎。即使上廣州,試一、兩年,但小朋友的成長經歷,過了就是過了,賺幾多錢也追不回。」放不低家人,可以舉家移居吧。「也有考慮過,但北上較寒冷的地方,簡單如小朋友患病,看甚麼醫生好,已經很難決定。還有小朋友的學業、飲食。我特別佩服香港班外援球員,一家大細來港,重新適應,肯定遇到大量問題。」這是基因的差異。香港地方細,香港人由出生到成長,根本沒有離鄉回鄉的概念。上幾代即使球星如雲,出外搵食的,依然寥寥可數。「現時算比較健康,有球員上內地發展,甚至過歐洲落班。眼界應該盡量放遠,我相信香港球員其實有能力踢更高水平的足球。」

未必包括新加盟的一代。「我是體院足球部的最後一班,有固定足球場,接受正統訓練,17、8歲,一出來,已經具備職業水平。今日的17、8歲?沒有球會幫到他們,你看看個球場,一夠鐘,即灑水。要他們踢預備組也踢不好。」

環境截然不同。今日的球員以至教練,急功近利。球技較好的,由小到大,聚集成隊,不用戰術,不用鬥心,只需較為早熟生得較高大跑得特別快特別孔武有力,面對同齡對手,冇得輸。「香港的教練有責任。不用教得好,只需要懂得找對球員,贏波,便是好教練。這是正常人心態。球員覺得沒有問題,教練又覺得沒有問題,但一旦由業餘踏入職業,面對成人,冇體形優勢,便出現很大問題。突然要他們日日接受訓練、健身,他們很難適應,好像一切從頭做起。明明由10歲踢到18歲,中間八年,那究竟做過甚麼?」

更麻煩是培育了一批驕兵。「本來是長勝將軍,發現自己的能力跟他人原來相差很遠,便出現挫敗感。現時的年輕球員,就算以前拿過幾多獎盃,在球會,根本無份出場。你說我們不給新一代機會?總要看成績,總要向老闆交代呀!」



適者生存

說好的球圈改革呢?陳偉豪在香港當了20年球員,很明白本地獨有的足運文化。「要搞好香港球圈,要靠很多人,要訂下規矩、準則,更要執行。問題是有心搞好香港球圈的人,根本不多,大部份人其實怕煩,聽天由命。做得夠長時間的,更加想繼續下去,最好不被影響。」

「你說改變。改變是否一定變好。答不出?那不如維持原狀了。改變總要時間,中間只要有少少效果不似預期,批評已經不絕於耳,哪有人夠膽堅持下去?我們究竟有沒有提供足夠耐性?最後,變成人人作出少少改動當交差。這是將傷害性減到最低,最少人會批評的做法。肯定不是好的做法。」身陷其中動彈不得,不可能不氣餒吧。「我沒有氣餒,我只有適應。」

「不止球圈,整個香港也一樣。像政府下的決定,市民不認同,最後也得接受。生存環境是這樣,你只能學習如何適者生存。」

陳偉豪的生存方法是發起「足球小將校園推廣」。「有部份一向支持香港足球的贊助商,覺得錢花了,但對宣傳的效益不明顯。我建議他們拿出資金中一小部份,去學校做推廣。用最少資源,讓小朋友認識香港足球,希望提高到參與足球的人數,長遠發展。不是球隊贏了一場比賽後,老闆發出獎金,完。」

目標不遠大,不是想發掘出一個香港美斯或九龍C朗。只希望讓沒有家長帶入場的小朋友,有個機會跟職業足球員一齊玩玩。也不容易。「學校最關心要不要畀錢。不用?又要遷就時間。學校的時間好緊張,要考試要測驗要比賽要放假,半年前申請,也未必有空檔。」

除了傳授球技,陳偉豪更在意分享在香港當球員的心得。或難題。「我常跟同學說:『我可以做球員超過20年,不是基於能力,只是因為當我遇到困難時,選擇堅持。每個人總會遇到低潮,你可以離開,也可以留低。將來,你們想做律師想做醫生,是很困難,也要堅持才實現到夢想。』這種運動的精神,我最希望傳遞開去。」

陳偉豪說,適者生存最重要。當你看到他的講辭有幾了解學校與家長的口味,你大概明白他對於適者生存的學問,有幾擅長。



後記:This is football

適者生存其中一條法則,是凡事包容。試過有本地聯賽,教練不滿球證判決,幾乎想拉隊走人。陳偉豪居然替球證辯護。「香港大部份球證是業餘,本身冇踢開波,懂規例,也未必夠能力在執行時做得及反應。你說球證水平不夠高,向來也不夠高。水平不夠高是雙向的嘛,水平不夠高又不代表偏幫。球證也是人,朝早又要返工,香港又沒有資源安裝VAR,聽到球迷和後備席的責罵聲又大壓力。盡量包容啦,誤判一定有,個個國家的賽事都有。我們應該學習一下日本隊,無論球證的判決有幾離譜,他們也只會接受現實,說一句『This is football』了事。」



上一則
上一則
他們曾說過……

下一則
下一則
【國際專題】馬拉松式大選動員1,100萬人 9億人投票 印度攀山涉水設百萬票站
Good0Bad02019/04/23, 9:04:46 晚上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回覆體育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