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圖片
兩港男放棄高薪去釀酒 10蚊3朵白蘭花升價百倍變氈酒
白蘭花,街邊婆婆賣,不過十蚊三朵,隨手沾來的芬芳。但用它來創業,卻不簡單。在元朗八鄉古廟沿小路前行,走過多條分岔路後來到一間古舊的青磚房,有一間「酒療」,研發用本地白蘭花蒸餾而成的氈酒,酒名「白蘭樹下」。張寅傑(Kit)在英國留學十多年後回來,與其張穎雋(Joseph)一同創業,香港地做生意,不但租舖難、上架難、銷售難,但最考他們功夫的,卻是眼前的一朵白蘭花。

「氈酒是一種杜松子酒浸泡在一款高濃度酒精的酒裡再蒸餾,然後從中加入一些本草植物,我們試過很多不同花,有菊花、洛神花、桂花,令人印象最深刻,我們覺得是白蘭花。」他們現時向大埔一花農買入白蘭花,但白蘭花期只有由四至九月。像紅酒,蘊釀葡萄需時,處理白蘭花亦花功夫,開業近一年,至今只做起了一批酒,每枝可賣七百多元。

每朵白蘭花成本價值$0.5-0.6,而每瓶酒需要約20朵白蘭花,購入成本皮毛,但背後的橫跨兩地的蒸餾工程,大大增加成本。政府發放酒房牌照(Distillery Licence)極為嚴謹,未獲發牌的Kit,現時只能在港提取白蘭花水,然後運到荷蘭酒廠蒸餾成酒後再運回香港出售,成本極高昂,而且運輸及時間亦可能影響味道。因此,他仍不放棄,繼續爭取申請蒸餾酒牌照。

顧客考慮買與不買,有大部分因素是基於外觀,因此Kit和Joseph不惜花費在設計酒標貼紙和瓶身上,造出符合香港人品味的書法設計,但後續的裝工和入樽工序便由兩人承擔,才可減輕每瓶酒的成本負擔。

Kit青年時期便在英國酒吧區半工讀,因而接觸「酒」,前前後後在約40間酒吧打工過,回港後隨即加入調酒行列,並開班教授調酒。護理系畢業的Joseph在公立醫院當了十年護士,從急症室到手術室的崗位都試過,直至兩個月前以五萬多高薪離職,全職投入創業工作。

白蘭樹下屬創業初期,並未設立門市零售,為讓更多人認識品牌,兩位創辦人盡用人脈,爭取入主多間餐廳酒吧的酒單做宣傳,包括中環的Origin Bar及朗豪坊康得思酒店的吧。現職銅鑼灣酒吧調酒師的Aries Lee,從事餐飲管理多年,去年年初開始跟Kit學習調酒,其指出餐廳從飲品中獲得的利潤較高,「現在未必是高級餐廳,可能是中價餐廳,都會希望有調酒師在場,提供美食與酒的配搭,我覺得(酒)行業是大了。」

Kit和Joseph便是看準此趨勢,攻入酒吧或餐廳,說服他們購入「白蘭樹下」,並按照他們的餐飲主題設計雞尾酒當餐酒賣,每杯售價$100-$200不等。零售方面,現時在西營盤的Locofama餐廳出售,近三個月來,也每兩星期在糖廠街市集擺攤檔,即場用「白蘭樹下」製作雞尾酒飲料出售,目的是顧客品嚐過後會下單預訂。明年初,「白蘭樹下」亦會添加零售銷售點,在逾五間的烈酒專門店出售。

Kit的教學當中,吸納了調酒學生成為「白蘭樹下」的一眾支持者,他揚言:「香港人睇酒很落後,會說酒是傷身的。」曾在外國生活多年,Kit看到外國人和香港人對酒的看法很大差異,因此在香港經營酒業相對困難。但他依然鍾情於酒,所以從開班教授調酒著手宣傳酒的好處,並藉此發掘潛在合作夥伴,在未來開拓更多以香港為本的不同烈酒系列,增加口味,又可建立更大優勢爭取酒房牌照。

兩男共投入六位數字的創業資本,為求生意儘快回本,又要在原料的質素上取平衡,唯有在人力方面著手,甚至出動夫妻檔盡量將外判工作減到最少,Kit的太太從事餐飲管理出身,負擔起「白蘭樹下」的對外市場營銷工作,Joseph的妻子是事務律師,則幫忙處理合約文書等職務,各取所長。

在未知市場反應底下,他們只是少量生產,Kit解釋:「第一批只產出3000瓶,試試水溫,避免囤貨。」第一批貨品推出2個月以來,眼見市場反應不錯,接到超過2000張訂單,Kit已計劃今年初加碼生產。





https://nextplus.nextmedia.com/article/2_650154_0?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hknext_social_nextmagazinefansclub&utm_content=link_post
Good1Bad02019/01/20, 12:30:54 下午
本貼文共有 3 個回覆
#2019/01/20, 12:31:02 下午
#2019/01/20, 12:31:06 下午
好似好正咁啵
#2019/01/20, 1:36:27 下午
本貼文共有 3 個回覆
回覆飲食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