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 長春社保育香港歷史筆記 而紅水橋得名的由來,《紅水橋的傳說》一文有比《新 安縣志》更詳細和截然不同的描述:在現時屏山庸園路 的地方有一條「衙前村」,村中的人恃著在朝中有人做 官而作惡,甚至要路過的花轎內的新娘下轎進村一晚才 放行。就在那個高官失勢的時候,皇帝發現了衙前村的 惡行,決定剿滅他們。由於村民頑抗,村落久攻不下, 官兵於是放鬆南面的圍攻,當村民逃離時到現時紅水山 附近,便把他們一舉殲滅。村民的血染紅了溪水,因而 稱為「紅水」。
衙前村唯一逃出鬼門關的是一名早前回娘家的孕婦,她 在今日大井盛屋村落腳產子,把孩子的姓改為「盛」, 有「死剩」的意思;也即盛屋村盛氏族人的祖先。
近年出版有關紅水橋傳說的刊物大概都離不開《紅水橋 的傳說》一文的橋段,只是細節上的不同 。這些文章 均沒有提及確切的朝代和人物,因此沒法考據這傳說的 真偽,但一分名為 A Brief History of Ngar Chin Wai at Ping Shan, and Hung Shui Kiu 的英文譯稿,則提供了確實的人 名,可供考證。譯稿的作者是 Tang Cheuk-wah,但未知 他究竟是屏山、廈村還是鄧氏其他鄉的村民,譯者為 R. Hamat,成稿日期大約是 1975 年,這譯稿在香港歷 史檔案館和香港大學均有收藏。
譯稿指事件發生在明代中葉,地點同樣是現今庸園路附 近名叫衙前圍的村落,據說村民多達一萬人,村內有一 人稱為毛尚書的有勢力人士在該地建了三間大屋,當時 有一條河由橫洲流經至現時的唐人新村,當地農民如要 出入,必須經過三間大屋。
毛尚書的兒子仗著父親的權勢橫行霸道,甚至強迫每一 頂路過他家門前的花轎內的新娘陪他過一晚。屏山鄧愈 聖的未來媳婦就因為這樣羞愧而自盡。鄧愈聖勃然大怒, 上書到衙門告發毛尚書的兒子,但毛尚書運用權力,連 衙門也不敢受理。鄧愈聖甚至到北京面聖,但由於證據 不足,皇帝也無能為力。鄧愈聖唯有去找他的好友鄧瓏 求教。鄧瓏看過愈聖的上書後,把當中的「衙前三府近 橫洲」改為「衙前三虎踏皇州」。 | 7 02015/11/05, 9:31:27 晚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