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圖片
高錕逝世 光纖之父忘了個人成就 惟世人銘記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0924/20506904

高錕逝世
光纖之父忘了個人成就 惟世人銘記[/size=5]


1933-2018

【本報訊】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光纖之父」高錕教授昨日在醫院管理局旗下的白普理寧養中心因肺炎病逝,享年84歲。高錕離世前,跟他結婚近60年的妻子黃美芸及「高錕慈善基金」部份董事一直陪伴在側。高錕研發的光纖科技為全球通訊科技帶來的劃時代突破、世界面貌和人類生活因而出現的重大改變,他本人因腦退化症而忘記了,但世人沒有。中文大學今日起在校園設置弔唁區,為期一個月,讓公眾悼念這位第三任校長、一個真真正正的科學家、教育家和謙謙君子。
記者:嚴敏慧

高錕慈善基金昨午發佈題為〈紀念高錕爵士(1933-2018)〉的新聞稿,指基金創辦人高錕昨晨11時45分在香港辭世,享年84歲。

段崇智:高瞻遠矚的領袖[/size=4]


2009年,高錕從瑞典國王卡爾16世手上接過諾貝爾物理學獎。

基金會董事盧永仁昨晚表示,高錕離世時平靜,家人和基金會董事一直在他身旁。高錕2004年確診腦退化症(阿茲海默症),黃美芸以高錕名義設立慈善基金。基金會昨稱,盼各界能支持高教授的遺願,為腦退化症患者及其家屬提供支援。追思會詳情稍後再作公佈。

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昨晚發表聲明稱,高錕是「出類拔萃的學者,也是高等教育界高瞻遠矚的領袖」,讚揚高作為中大第三任校長,任內積極推動中大整體發展。段又指高錕於科研方面力求創新,光纖研究促成互聯網發展,「為人類通訊史寫下全新一頁」,形容其離世對中大、香港及全球學術界均是重大損失,「大學仝人將銘記高教授對中大及全球的重大貢獻」,並代表教職員、同學及校友向高教授家人致以深切慰問。

高錕1933年11月在上海出生,出身書香門第,自小對化學和物理產生興趣。高家1948年移居台灣,高錕之後再隨父遷往香港,1949年入讀聖若瑟書院,其後到英國升學和工作。1970年高錕回港,擔任中大電子系創系教授,1987年升任中大校長,至1996年退休。他曾自言「在香港就讀高中、也曾在中大執教鞭、當校長,並在這裏退休,在香港生活逾30載,是個名副其實的香港人」。

早在1966年,高錕在英國標準電訊實驗室任工程師做出劃時代實驗,證明用石英基玻璃纖維可以長距離傳遞訊息,同年撰寫題為《光頻率介質纖維表面波導》論文,為光纖科技奠定基礎。2009年,高錕終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新華網昨報道了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陳益新的弔唁,這位內地光纖通訊領域的帶頭人憶述,他與高切磋科研近30年,1998年曾應諾獎委員會諮詢推薦高錕;2009年,陳終看到高獲取諾貝爾獎。談起高錕,他由衷地說:「我的這位朋友是一位樂於助人、熱心桑梓的謙謙君子。」


夢想全世界可免費上網[/size=4]



雖然光纖廣泛應用於現今網絡世界,但高錕不曾為光纖技術申請專利權:「我沒有後悔,也沒有怨言,如果事事以金錢為重,我告訴你,今天一定不會有光纖技術成果。」又說:「我還有甚麼夢想?有啊!現時光纖成本越來越低,我最希望未來的網絡用戶能夠免費上網。」

2004年,高錕確診早期阿茲海默症,惟至2009年獲頒諾獎才獲廣泛報道。由於患病,高錕忘了自己畢生研究、造福世人的光纖科技。夫婦二人受訪時,黃美芸問他:「你是否光纖之父?」高錕一臉茫然,只重複道:「光纖……光纖之父。」妻子形容患病後的丈夫「不再是以前那個人」。

高錕生前曾積極推動成立香港科學園,2010年獲頒大紫荊勳章。特首林鄭月娥讚揚高錕出類拔萃,「是香港人的驕傲」。天文台長岑智明亦在社交網站留言悼念:「沒有佢(高錕)嘅發明,今日的世界會係點樣?」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0924/20506920


英倫邂逅愛妻 鶼鰈情深半世紀[/size=5]


高錕2004年證實患腦退化症,妻子形影不離貼身照顧。

【本報訊】高錕和太太黃美芸可謂模範夫妻。高錕較太太年長一歲,兩人年少時在英國邂逅,自此形影不離。高錕曾在自傳提及與太太相戀的經歷:「我們偶爾互相對望,為能兩相廝守而感到穩靠,又恍惚如夢。」高太曾透露當初是高錕追求她,又憶述兩人認識初期相約看電影,之後高錕為了與她繼續聊天,提議回程不乘巴士而花近一小時步行,當時英國天氣寒冷得手也凍僵,高錕便趁機拖着她的手。事隔多年,高太仍印象深刻:「感覺好特別,好似觸電的感覺。」

外母一度反對拍拖[/size=4]

高太曾形容丈夫猶如拯救公主的白馬王子,但兩人相戀一度遭黃母反對,高太更曾提出分開半年試煉愛情,但遭高錕拒絕,更稱二人分開如同坐監,「為何要受這些苦」,令高太深受感動。兩人於1959年在倫敦結婚,育有一子一女。
高太婚後專注相夫教子,高錕任中大校長後便隨夫來港。曾任中大學生會會長的蔡子強指,高錕夫婦曾悄悄出席學生舉辦的電影放映會,又會手拖手到超市買朱古力。

高錕夫婦之後在美國與子女生活,高錕2004年確診腦退化症,生活起居由高太照料。高太多次提起丈夫患病時落淚,坦言照顧病人吃力,但仍不離棄。高錕於2009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高太代夫發表演說,笑稱丈夫當年號稱正在幹大事情,終有一天震動世界,她曾嘲弄丈夫道:「那你會拿到諾貝爾獎,是嘛?」最終戲言成真。

高錕夫婦後期回港生活,兩人不時出席高錕慈善基金活動,高太分享應對腦退化症經驗。她曾稱已有準備丈夫有天會離世,希望能讓他在家中由家人陪伴下溫暖愉快地離去。
■記者羅繼盛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0924/20506829

校友:校慶遭搶咪 高錕阻追究 
承受巨壓護學生 
最隨和校長 [/size=5]


出任中大校長9年,高錕面對學生的批評與攻擊時,會選擇放下校長身份走到學生之中與他們對話。

【光纖之父逝世】
【本報訊】高錕早年出任中文大學校長期間,香港面對回歸爭議,1989年更發生震驚世界的六四事件。面對校園內學生運動高漲,高錕仍堅持以溝通方式面對學生。當年一班學生領袖,今天已步入中年,他們對高錕逝世感惋惜之餘,亦更體會校長當年要承受多大壓力去保護他們。1987年任中大學生會會長、現為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的蔡子強直言,當年高錕堅持不追究在校慶抗議的學生,足見他對學生的包容與愛護。
記者:許偉賢 莫劍弦

高錕出任中大校長9年,作為一名學者,他在政治上十分低調,但處身上世紀80、90年代的香港,中英就香港前途問題爭議在校園內外均討論得如火如荼,縱使高錕想避開政治,政治仍會找上門。1989年北京發生六四事件,高錕聯同14名大學領導層,在報章聯署刊登聲明譴責北京以武力鎮壓民運,大學學生會與北京關係變得對立,校園內抗爭亦變得激進。1993年高錕接受中共委任做港事顧問,結果引起中大學生猛烈批評,中大學生報更曾以大字標題「港事顧問粉飾太平,中大校長一事無成」攻擊高錕。


蔡子強


周保松


以對話面對學生批評[/size=4]

面對學生的批評與攻擊,高錕並非以校長權力打壓或漠視學生聲音,反而選擇放下校長身份,走到學生之中與他們對話。蔡子強接受《蘋果》訪問時憶述稱,高錕當年明知會被學生批鬥,仍選擇到中大烽火台,與學生就他出任港事顧問對質,「相信冇乜校長肯咁做」。蔡感嘆當年高錕做法令他承受不少壓力,校方有人認為他太軟弱而不受歡迎,但他出任港事顧問一事又不獲學生諒解,「令佢有啲鬱鬱咁離開中大」。

蔡子強又稱,高錕為了保護學生,當年其實面對很多不為人知的壓力。1993年中大30周年校慶,蔡子強記得有學生不滿校方大搞慶祝活動,製造歌舞昇平,結果在冠蓋雲集的開放日衝上主禮台,欲搶走高錕的咪高峰,更令現場出現混亂,可是高錕走下主禮台後,被問到是否要懲處學生時,他反問對方為何要懲罰學生,事後亦頂住追究學生的壓力,可見他對學生的包容與愛護,蔡更相信高錕是中大史上最有學術成就,亦相信是最隨和的校長,「佢同沈祖堯都係親和力好高,但相對沈祖堯,高錕係好單純,亦冇乜政治計算」。

曾任《中大學生報》校園版編輯並多次訪問高錕的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周保松,昨深夜在社交網發文悼念高錕,並貼出一篇於2015年寫有關高錕的文章〈真正的教者 ──側記高錕校長〉,他在帖文中說,雖然知道這一天早晚會來,「但真的來到跟前,還是有着無以名之的寂寥和傷感」。

「人格精神永留人間」[/size=4]



周保松在〈真正的教者 ──側記高錕校長〉中提到,1993年中大學生在開放日抗議事件後他採訪高錕,當時高錕對他說學生有表達意見的自由,絕不會處分學生,令當年仍是學生的他「留給我很深很深的印象」,而高事後更「硬生生將處分學生的建議壓了下去」。周在帖文中直言,雖然高錕離開了,「但他對科學對教育對中大的貢獻,他的人格他的笑容他的精神,自會永留人間」。



曾於87年及88年分別擔任中大學生會副會長及中大代表會主席的民主黨成員蔡耀昌,也對高錕離世感惋惜,「佢好肯聽學生意見,又冇乜架子,對教育亦好有理念」。蔡耀昌記得首次認識高錕時,他仍是候任校長,蔡耀昌形容高個性隨和,及後蔡耀昌以學生代表身份與高錕等高層就當年的「四改三」學制進行討論,「佢都好有耐心聽學生意見,亦會講明最緊要保障到學生,佢唔會同你只係大聲拗,係會講道理」。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0924/20506836

著名書畫家之後 
童年自製氯氣 迷上無線電[/size=5]


高錕60年代起鑽研光纖,堪稱中大史上最有學術成就校長。

【本報訊】高錕於1933年出生於上海書香世家,祖父高吹萬是清末江南著名書畫家,父親高君湘律師是美國密西根大學法學院博士。被譽為「光纖之父」的高錕,童年時已對科學十分感興趣,曾經自製氯氣,製造滅火筒、焰火、煙花和相紙,後來又迷上無線電,自製一部有五、六個真空管的收音機。

來港後入讀聖若瑟書院[/size=4]

1948年高家移居台灣,翌年再遷到香港,只有中一學歷的高錕,跳級入讀香港聖若瑟書院中四級,畢業後雖獲香港大學取錄,但一心攻讀電機工程的他,選擇到位於倫敦東部的伍利奇理工學院(現稱格林威治大學)升學,後來再取得英國倫敦大學學院電子工程理學學士學位,並於1965年取得倫敦大學學院電機工程哲學博士學位。高錕赴英不久,即邂逅當地華僑黃美芸,二人於1959年結婚。一對子女現於矽谷生活及工作。

1970年,高錕應中文大學邀請籌辦電子系(現稱電子工程學系),擔任電子系教授及講座教授,任職四年。其後返回美國繼續研究工作。
1987年至1996年,高錕出任中文大學第三任校長,任內先後創立訊息工程系及建築系。

2002年,高錕完成自傳《A Time a Tide》,中文譯本《潮平岸闊——高錕自述》2005年出版。2004年,高錕確診阿茲海默症,接受治療。但到2009年,高錕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時才被廣泛報道。同年12月10日,高錕在諾貝爾典禮上獲特別安排,免除走到台中領獎、鞠躬三次的禮儀,瑞典國王卡爾16世古斯塔夫破例走到他面前頒獎。

為協助阿茲海默症患者和家屬,高錕夫婦2010年9月21日成立高錕慈善基金,推動「老人癡呆症」正名,讓各界加強正視腦退化疾病。退休後常於香港和美國加州兩地居住,直至昨日於白普理寧養中心因肺炎病逝,享年84歲。
■記者潘婉玲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0924/20506844

光纖連繫「資訊孤島」造就地球村 [/size=5]


高錕研發的光纖成就了社交網站、低價電話通話和跟親友視像通話,令世人在史上前所未有地連繫。

高錕有「光纖之父」美譽,他在英國的已故好友愛潑斯坦(Richard Epstein)曾說,如果沒有光纖,世人也沒有連接世界的互聯網,「我們將活在一個較狹隘的世界,局限在我們的資訊孤島」。

高錕1960年代起研究[/size=4]

從電話年代開始,銅線廣泛用於傳遞資訊,但由於訊號易衰減和易受干擾,長途通訊需要大量中繼器,亦有頻寬不足應付大量資訊傳遞問題,人們於是尋求其他傳訊方法。高錕1960年代研究光纖時,科學和工程界普遍認為以玻璃纖維傳遞光訊號並不可取,因當時的玻璃纖維都有訊號衰減率高問題,高錕的研究指出只要能提高二氧化矽純度,就可解決這問題,後來在技術上證實可行,而且原料從沙而來,比金屬廉價得多。

愛潑斯坦指出,如果高錕少一點堅持,當時美國貝爾實驗室等各大實驗室押注的長程微波導管技術,將雄霸長途通訊。這方案是以空心銅製導管傳遞微波訊號,導管比像頭髮般幼的光纖粗得多,成本也貴得多,海底跨洲傳訊現實上不可行,也不會有連接各大洲的互聯網。

時至今日,雖然無線網絡日益流行,但始終有訊號強度隨距離下降問題,長途傳訊仍是光纖較可靠和成本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2015年定為「國際光之年」,當中介紹光纖和高錕的部份,指社交網站、低價電話通話和跟親友視像通話,都要靠光纖成就可能,令世人在史上前所未有地連繫。

除了通訊,光纖亦可應用來作測量溫度、壓力等感應器,保安系統就常有在保安界線埋光纖,入侵者觸動光纖線令訊號受干擾,系統就可得知和響警報;光纖傳光的性質,也在玩具、藝術品和人工聖誕樹等物品發揮裝飾作用。

愛潑斯坦「光纖歷史」網站/國際光之年網站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0924/20506850


腦退化晚期患者多因肺炎去世[/size=5]


高錕慈善基金2010年成立,推動「老人癡呆症」正名。

【本報訊】高錕在光纖及科研上有超卓成就,但晚年確診患腦退化症,漸漸失去記憶,要由太太高黃美芸照料。高錕2004年確診阿茲海默症,為本港最常見腦退化症之一,佔本港病例約三分之二。他與妻子2010年成立非牟利慈善機構「高錕慈善基金」,旨在為腦退化症病患、家屬和照顧者提供協助。高太更親自擔任主席,經常出席講座分享對腦退化症的照顧經驗。

曾多次與基金合作的賽馬會耆智園總監郭志銳表示,阿茲海默症是一種大腦疾病,腦細胞會萎縮,腦功能會受到影響,如涉及思考、判斷等能力變差、記憶衰退,其後認知能力會持續下降,對辨認人物、時間會出現困難,後期更會失去自我照顧能力,穿衣、進食及處理二便等均要別人照顧。

至於腦退化症患者的最後時刻,他指多因肺炎去世,因為患病後期病人吞嚥能力差,口水、食物容易「入錯隔」到肺內引起肺炎。而病人多為活動能力低,肺部難打開擴張,肺不夠氣進入,呼吸不深,容易積痰,亦可導致肺炎。

郭又指,腦退化症患者由確診後平均10年病逝,但高錕與病共存逾15年。他相信正因為高太積極面對疾病,令高錕可繼續健康、有質素地生活。
■記者嚴敏慧
Good1Bad02018/09/24, 9:52:40 上午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回覆時事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