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圖片
本土紀實攝影師 道盡回歸前眾生相



本土攝影師謝至德曾為多間傳媒紀錄香港回歸大事,但他在家裏私藏一系列英殖百姓黑白照,由電話亭前的踢拖飛女,到旺角的養雀江湖大佬,娓娓道盡香港民生變遷。這些當年沒甚麼價值的照片,今天成為香港人身份的見證,下周在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展出。

今年47歲的謝至德說話溫文爾雅,平時愛跟太太茗茶賞畫,但他記得90年代初當上攝影記者時多麼年少氣盛,「我入行時才21歲,不忿外國人拍攝的香港只有帆船、擔挑、異國情調和落後生活,我不甘心,便跟着用相機去紀錄香港人的故事。」

那時六四屠城發生不久,中英談判成為國際焦點,謝至德做過《星島日報》及後來結業的《香港聯合報》和《快報》等,為紀錄回歸大時代,拍攝中英兩國大人物。平民百姓的生活點滴登不上要聞,卻是謝至德情有獨鍾的題材。

攝影記者的工作之一就是等待新聞發生,其間的空檔成為他的自娛時刻,開工帶一台捲上彩色菲林的相機,私下帶着一台捲上黑白菲林的,當王家衛還未以《重慶森林》揚威國際,他已流連重慶大廈拍攝南亞裔人,又愛在油麻地拍攝紋身大漢,在尖沙嘴紀錄飛仔飛女聚集。「現在的人不會害怕鏡頭,但以前相機很突出,要拍攝似乎會用暴力的人,我要思考要不要衝過去,影時是驚,影完又不怕了,要是他們真的生氣,我便解釋要紀錄香港歷史。」他說。

那年代每格菲林都是真金白銀,他為省錢買一餅100呎菲林捲成許多膠卷,放工後留守報館黑房,看着雪白相紙漸漸呈現影像便興奮無比,倒不是為了甚麼偉大作品問世,而是有幸見證生活瑣事立此存照,「一星期三日在黑房留足一晚,誰打電話來也沒空理會,如今想來才覺得對不起父母。」他於1990至1998年拍攝近百張這樣的照片,一直只為興趣收藏。直到2000年,《信報》文化版編輯聽說謝至德這輯作品,想邀請他在專欄刊出,並由筆名「梁款」的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吳俊雄看圖作文,兩人合作的專欄名為「圖文傳真」。

研究流行文化的吳俊雄記得初次看見這輯照片時感到驚為天人,「回歸前大家只說政治談判、共產陰影,沒人討論平民怎樣過活,但這輯照片裏的都是平民百姓,而且有很多細節,像江湖大佬拿着一個鳥籠、大媽一雙凌厲的眼神。今天香港人說本土,但這輯照片呈現的不同面孔,比現在說的本土更闊。」

平民拍平民 反映地道香港
這個專欄每兩星期刊出,吳俊雄從謝至德的相集按心情挑一幀相賦上新文,從養雀江湖大佬聯想古惑仔電影系列,從凌厲眼神大媽描寫自己那個既是麻雀高手也是全職主婦的母親。某年吳俊雄奔波醫院探望病重父親,一幀空房曙光的照片教他心頭暖暖,就成為該期內容。

習慣長篇大論的學者被謝至德的照片細節觸動,只憑感覺按下快門的攝影師因吳俊雄的文字重新了解自己的作品,兩人惺惺相惜六年,直至《信報》於2006年易手於李澤楷才分道揚鑣,直至最近「WMA委託計劃」為謝至德舉行攝影展,讓這輯照片重現大眾眼前,吳俊雄興致勃勃為舊朋友宣傳。

他說:「謝至德從不自稱藝術家,也不是要當社會紀錄者,他當時只是被某一刻觸動便拍攝。他是平民的一部份,拍的對象是平民,平民既沒有野心也沒有機心,結果反映了回歸前最真實和地道的香港,正是這個展覽最好的地方。」


拿着雀籠的江湖大佬。


謝至德拍這些照片只為自娛,但有時仍難免緊張。


當某一刻被觸動便拍攝,反映最真實和地道的香港。


吳俊雄(右)跟謝至德惺惺相惜,如今因攝影展再聚頭。


這輯照片裏的都是平民百姓,而且有很多細節,比現在說的本土更闊。


赤裸上身的金髮青年也令人聯想到古惑仔電影。


攝於1995年的中環地鐵站內。


令吳俊雄聯想到自己母親的大媽。

謝至德個展「萬念.歸寂」
日期:1月27日至2月14日
時間:1:00pm-8:30pm(星期一至五)、11:00am-8:30pm(星期六、日)
地點:石硤尾白田街30號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L0藝廊

採訪:呂珠玲
攝影:許先煜(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彭錦明

source :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com/lifestyle/special/daily/article/20180120/20279685
+++++++++++++++++++++++++++++++++++++++++++++++++++++++++++++++++
唔洗錢去睇吓
Good0Bad02018/01/20, 12:54:09 下午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回覆攝影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