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圖片
【即時文摘】不被世界改變(陶傑)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com/lifestyle/realtime/article/20180110/57684832

台灣樂隊八三夭的幾句歌詞流行了起來:「我不想改變世界,我只想不被世界改變。」這句話,相對於一百年前孫中山的金句,是一大逆反和顛覆:「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到底是八三夭正確,還是孫中山對?二○一八年,正是一道中學程度的哲學題。

原來八三夭的觀點,還有其他說明:「我不想改變殘酷的世界,我只想不被這世界改變。我不怕偏見,我只怕從來沒意見。怕活成沒有表情的人類,我不想改變殘酷的世界。」

然而,如何定義「殘酷的世界」呢?伊斯蘭國的殺戮,還是人口爆炸引致自然生態的污染和獵殺?如果這是一個殘酷的世界,那麼網絡的「全球化」是不是元凶?全球化(Globalization)明明已經是不分東西方的人類生活大前提,但全球化帶來的淘寶、支付寶、微信、人工智能,到底令這個世界更殘酷,還是更美好?

台灣年輕人這幾句歌詞,是劃時代的,其震撼力,不下於五十年前卜戴倫和約翰連儂的反戰心曲。但反越戰,到底有戰爭與和平的簡單分野,然而全球化,已如本欄一年來提出過的悖論,是好是壞?如果是好,為什麼極權可以搶先以大數據的擴張、蠶食、壟斷、野心勃勃,漸變成全球化的領導者?如果是壞,為什麼反全球化的,在西方,都是「自由知識份子」痛恨的退歐公投,以及川普勝選?

八三夭這幾句歌詞,如果令你覺得矛盾而困惑,因為這個世界早就沒有了第一流的思想家,如伏爾泰,培根、羅素。而高科技的飛躍發展,不但帶來真偽難辨的資訊爆炸,而迅速地,也引起真偽難辨的短訊式的五毛爆炸、辱罵爆炸、仇恨爆炸。

此等爆炸,即構成了「我不想改變殘酷的世界,只想不被這世界改變」的經緯主旨。因此,孫中山已經Out了,而台灣這支五人的青年樂隊,抵得上十個哲學家,非常非常的In。

做個有型人,是不盲目跟隨世界的潮流;對了,就是要警惕「全球化」此一騙局所在,了解「全球化」的殘酷所繫,以及提防「全球化」腐蝕心靈泯滅人性之災。

但是很不幸,能以「全球化」傳播知識和見識智慧的,是極少數;以「全球化」散佈垃圾資訊和愚昧仇恨的是大多數。諾貝爾維護和平,想用核彈掀起戰爭的,你看四周,連同伊斯蘭國的恐怖分子,都有千萬。

在這個時候,成為網絡時代的公民,必須記住:這個世界不是樂園,而是森林;狼圖騰飛揚之處,你不可做綿羊;有大象和犀牛有限的珍獸,你不可以加入做億萬老鼠的其中之一,你改變不了遠離上帝的世界,但至少不要被撒旦改變你。
Good2Bad12018/01/10, 12:56:57 凌晨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回覆時事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