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圖片
蘋果日報:有一種支那,叫青政


「支那」擾攘多日,臉書上幾乎日日有「考證」鴻文洗版,試圖論證「支那」是中性名詞,而梁頌恆又在「城市論壇」繼續辯稱是口音,不涉侮辱,連男神Chilam也躺着中槍。可惜青政去得不夠盡,如果是我,會連「新浪網」也拉下水。

盤古初開時,中國的外語稱呼的確五花八門,搞得人頭昏。比如二世紀的希臘化埃及地理學家托勒密,曾不小心「分裂中國」,一方面把中國人稱為Seres(古希臘文原義為「蠶」),其國則稱Serike,表示「絲國」,一方面又以為在東方的盡頭,另有一個叫Sinae的大國,而不知道Serike其實是Sinae。中世紀希臘文Tzina,今天英文、德文、西班牙文China,法文Chine,意大利文Cina,統統可上溯到拉丁文Sinae以及古希臘文Thin。但為什麼古羅馬、希臘人會有Sinae、Thin這叫法呢?學界一般相信,終極語源是梵文Cina(也可解作一種鹿)。這個Cina在漢譯佛經中,曾被翻成「支那」、「至那」、「震旦」或「真丹」,而古印度人大概用Cina指稱秦國。因此,如果你真要考究語言史,「支那」的原意很可能就是「秦」。

梁頌恆其實還可以說,「支那」非但沒有貶義,更有褒義。其中一條證據是慧苑《華嚴經音義》,慧苑以「支那」作「思惟」解,說:「以其國人多所思慮,多所計作,故以為名,即今此漢國是也。」瞧,我說「支那」,意思是讚美中國乃「思想之邦」,怎會傷害到十三億同胞感情呢?中國網絡服務供應商「新浪」不是明目張膽叫「Sina」嗎?Sina不也是來自梵文「支那」嗎?若要道歉,不但張智霖難辭其咎,新浪也要改名以謝天下。

以前看《大公》、《文匯》,每頁都是「港獨」新聞,總以為自己活在跟左派報館不同的平行時空。[#ff0011]全賴青政,兩個時空今天接軌了[/#ff0011],他們這麼聰明,我真忍不住讚美:有一種支那(褒義),叫青政。

Good0Bad02017/09/25, 8:05:45 晚上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回覆時事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