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圖片
雜耍伯伯墮樓不死 跳鋼圈獲打賞$500



http://video.appledaily.com.hk/mcp/encode/2017/07/15/3394159/20170716_sub180newAD_clean_w.mp4


余浦江活躍於旺角行人專用區與豉油街一帶,每次表演都會引起途人圍觀。

路過西洋菜南街行人專用區與豉油街的十字路口,總看到數十途人圍出一個大圈,駐足觀賞雜技表演,表演者正是操普通話的余浦江。大家都知道他會跳圈、扮MJ,但已年屆67歲的他,其實還有更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那時四人幫搞政治鬥爭,家鄉很窮。」老家在湖北的阿余把兒時的經歷娓娓道來。阿余的姊妹多,身為男丁的他自然成了幫補家計的頭號人物,就在他13歲時,有位六十來歲來自安徽省的雜技高手來到他家鄉,阿余便拜他為師,還為了學雜技而離鄉別井,「給他挑東西,跟他到處去,他就把雜技教給你。」隨後二十多年生活,阿余都是在內地不同城鄉穿梭,有時還得種田,直至1986年才來港,跟父母團聚。原來阿余的父親是蔣介石的十大保鏢之一,「他是神槍手,也是國民黨中央委員,在台灣是蔣中正親自委任的。」40年代末政權更迭,阿余父母逼不得已要逃到香港來,所以他自小就跟父母失散。談起當年能夠來港一家團聚,阿余激動地說:「我要多謝鄧小平副主席,他給了我新生命,打倒了四人幫以後,把我弄到香港跟父母親見面。」


雖已年屆67歲,但跳舞還是非常賣力,有姿勢有實際。


阿余稱模仿MJ是為了追求他的藝術境界,非為出位出名。


要跳過這個圈並非易事,年近七旬的老人日跳數十次,咪話唔犀利。

來港後無法再以雜技為生,加上無甚學歷,又是新移民,大抵也只能幹些粗活。阿余在香港先後做過紗廠、印刷廠和地盤工人。90年代末,阿余在地盤發生意外,影響他的一生。「那時從6樓掉下來,肋骨都斷了六根,頭又打破了,肺還穿了個窿。」當時還血流成河,「血都流到一米多遠。」幸好他及時被送到醫院搶救,大步檻過,「是醫院的護士姐姐和姑娘,給了我第二次生命。」經歷嚴重工傷,阿余不得不停下來休養,就在休養的四五年間,有次他偶爾到旺角逛街,終令他萌生要重拾表演雜技老本行的念頭。「我看到街上甚麼搞唱歌,還有這樣那樣,這就喚醒了我。當時還不能玩,還有傷在身,手也無法靈活活動,不像現在。」他興奮地說。

有看過阿余的表演都知道,他會跳鋼圈、頂瓦缸、踩晃板、用頭接鐵碗等雜技,在西洋菜南街一眾唱歌跳舞的表演中,無疑是容易令人停下腳步細看的一位。越多人看,阿余就越高興,他坦言自己在這裏耍了6年,但知道他的名字,甚至是跟他聊天的人也不多,但他毫不介意,因為他的目標明確──宏揚國粹。「要將幾千年的中國傳統藝術,拿下來傳給世人看,要讓人們欣賞到高階藝術。」你可能會問,要是這麼高尚,為何又要放個收打賞的箱子在跟前?「第二其實也為了糊口,廣東話就是搵食呀,這兩個是二合為一,不可分割的!有時有人看到我跳圈,鼓掌之餘,還會給我一百元,甚至五百元!」其實阿余是一子兩女之父,三人亦已出身,會供養自己,但能夠讓興趣成為可以搵食的「職業」,阿余對此樂此不疲。


頭頂瓦缸也是高難度和危險的雜耍,切勿模仿。


耍雜技時常伴以不同音樂助慶,有時也會因為聲浪太大而被投訴。


阿余是個男高音,他即席當街演唱,聲底渾厚。

除了一般雜技,阿余還喜歡播Michael Jackson的歌曲,戴上帽子和太陽眼鏡,模仿MJ的招牌moonwalk和舞步。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家,居然會在鬧市扮MJ,你可以說是一個吸引觀眾的方法,但他就說是為了追求藝術的境界。「他是舉世聞名的大舞蹈家、大歌唱家,鼻音又非常清脆,你看米高在英國、美國表演,還有人因為太迷他而昏倒,就是因為他那個形象、動作特別吸引人。」他喜歡moonwalk,因為一雙腳就好像在水中步行一樣,「我有時發夢也會看到自己在不同山上來來回回飛馳,但現實就只能模仿在水上走。」那學moonwalk難嗎?阿余說自己有武功底,舞蹈和雜技也很接近,所以學起來非常容易。

全街都在唱歌跳舞,其實阿余也曾考慮過要將唱歌融入雜技,「我會唱歌的,我是男高音,我會唱六十多首廣東歌。」他笑言最後選擇不唱歌,是因為沒有女高音相伴,「音樂我都帶來了,不如我把音樂放出來,你們聽一下我唱,你們一定會問我怎麼唱得這麼好。」當然還因為現在的打賞也夠可觀,「我比唱歌的人多一點打賞,這是事實,錢要多一點。」他接着還即席高聲獻唱《小李飛刀》,雖然事出突然,嚇煞記者二人,還惹來途人奇怪的目光,但也真的聽得出有一定底子,聲底渾厚,一個字:「勁」!

在這裏表演6年,看着這條街的變遷,阿余形容這條街是「不光是亞洲四小龍,更是世界的四小龍」,因為這裏人來人往,有耍雜技的,有唱歌的,也有做印度手繪、拍即影即有等小檔攤,「這條街給了我力量,特別是油尖旺的姐妹們,給了我錢上的支持,給了我力量上的支持。」他希望政府能把行人專用區再加開放一天,變為一星期開放三日,以及參考台灣的發牌制度,讓他們能堂堂正正地做個有牌的街頭藝人。

記者:李煒汯、黃凱婷
攝影:張志孟、周芝瑩

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
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source : http://hk.apple.nextmedia.com/
+++++++++++++++++++++++++++++++++++++++++++++++++++++++++++++++++
原來香港有人咁做
Good0Bad22017/07/16, 1:41:15 下午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此貼文已鎖,將不接受回覆
本貼文共有 0 個回覆
回覆體育臺